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师进胡同,共治共享刷新老城颜值!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识政 Author 识政君

导 读

一大早,东城区景山街道居民张俊波家就迎来了几位特殊客人——街区责任规划师。从门窗式样到历史遗留难题,涉及居住空间的方方面面,规划师都一一与他沟通,一聊就是2个多钟头。可别小瞧这次家访,张大爷说的每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家门口的新面貌。


街区责任规划师,顾名思义,就是以顾问形式,介入街巷环境提升工作全程,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再到后期施工、验收等。去年以来,东城区景山街道,聘请街区责任规划师,以“一户一标准”为原则,进行胡同改造提升。57条街巷“颜值”全面提升,剩余的22条街巷也将于今年完成整治。


背街小巷既是城市的“里子”,也是“脸面”,关系首都形象,关系人居环境,关系百姓生活。这是优化首都功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最现实的民生实事。

居民为身边环境变化点赞


市委书记蔡奇十分关心这项工作,多次进行调查研究。今年4月,他利用一整天时间,来到东城区、西城区,先后探访西总布胡同、王家园胡同、三眼井胡同、陟山门街、大石作胡同、佘家胡同、延寿街、善果胡同,走进居民家中、养老驿站、消防站、垃圾站、公共厕所,沿途与居民攀谈,拉家常、问情况。


三眼井胡同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其专设驻地机构在社区建起提案屋,两周就收集了居民关于环境整治的建议427条。蔡奇充分肯定了专业规划设计师参与街区环境整治的做法。他说,街巷治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让群众参与、监督和评判,用好第三方专业力量,这是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体现。


时隔四个月后,蔡奇再次来到东城区、西城区,围绕推动老城街区更新调查研究。他指出,每个街区都要聘请责任规划师。此后,他又在多个场合为这种做法点赞。

改造前的三眼井胡同

经过改造,胡同公共空间成了居民议事的“和巷议站”


三眼井胡同,东起嵩祝院西巷,西止景山东街,南与大学夹道相通,北与吉安所左巷、横栅栏胡同相通。清朝时属皇城,因胡同内有一口三个井眼的井得名。优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一度成了商业街区,卖纪念品的商店遍布两侧,坐三轮车的游客挤满了胡同……不仅周边居民不堪其扰,更让老北京的韵味蒙尘。


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推进,违建被逐一清除、开墙打洞也一一封堵,恢复古都风貌、提升街巷品质成了当务之急。


针对封堵后的街道,去年4月,东城区出台《“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在三年内要全面完成178条主要大街、1005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承担了景山街道胡同整治规划设计工作。


“刚接到任务时,我们也犯难。” 受聘担任景山街道胡同整治规划设计工作后,清华同衡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副所长阎照陷入了思考。她说,胡同整治备受社会关注。景山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更加引人注目。有人认为,老城胡同整治虽能快速恢复封堵拆违后的残破立面,但普遍存在只做“面子”而忽略“里子”的现象。许多老城居民也对整治项目普遍没有参与的热情。甚至有人担心即将恢复的“传统风貌”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矛盾,由此产生抵触与质疑情绪。


为了打消居民顾虑,调动各方积极性,阎照及其团队下了一番苦功夫。 


谋定而后动。设计师们通过翻阅历史资料和走访调研,充分挖掘街巷文化,了解街道“前世今生”,依托街道特色,结合现状以及相关上位规划要求,从宏观上形成了街巷整治空间结构,为片区内的每条街巷提出功能定位、风貌要求和整治要点。


胡同提升并非孤立进行,而是成片规划,在提升品质的同时,也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规划先行


三眼井胡同被定位为文化生活型胡同,重点塑造居民生活环境和展示胡同文化;与其相连的沙滩后街,则被定位为生活服务型商业街,保留周边居民必需的生活门店,新建综合便民服务体,以满足群众生活的便利。沙滩北街则准备通过留白增绿方式,修建贯通式绿化带。


“反观规划设计的全过程,老城胡同整治类项目的突破点在于保障每一位居民参与选择的权利。”阎照说,景山街道整治项目,一改以往由委托单位直接提供明确任务书,设计单位出图纸,施工方落地实施的方法,形成了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任务书制定的工作模式。


沟通成为项目推进的关键词。

设计师入户沟通


设计阶段,设计师团队在社区工作者、街巷长引导下,挨家挨户询问居民需求及改造意向,阎照说,“我们对建筑要素模式语言进行梳理,形成了门窗备选样式库,通过入户走访,请居民自主选择门窗样式,确认整体设计方案。”也正是这样的面对面沟通,加深了设计师对住户需求的了解,居民们反映的洼地积水、外墙保温隔热等历史遗留问题都成为设计方案关注的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任务书还在根据居民需求不断调整。

设计师为住户提供样式丰富、风格统一的窗户选择

窗户改造前后对比


在为街巷更换雨棚的时候,居民普遍反映设计图上的雨棚距窗户的高度过低,导致屋内采光不足,设计师现场修改方案,确保新窗既能满足采光、通风、防飘雨的实际需求,也能呼应街巷整体风貌。


在对一处院落进行院门整治的过程中,设计师得知居民家中老人行动不便后,利用胡同中老的条石结合传统工艺,在门口加装坡道,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

空调罩设计颇有古意,上书“景”字


在沟通与反馈的良性互动中,街道居民的参与度持续上升,共治格局逐渐形成。

“提案屋”成了公众参与街巷共治的重要场所


为了让沟通成为常态,街道联合设计院在三眼井胡同东口设置了“景山街道公众参与提案屋”。这里面积不大,汇集的意见可不少。东墙上挂着的“路见”景山平台电子屏,展示着景山街道内的胡同地图,用不同的标记分别注明了居民关于超市菜店、绿色植物、自行车停放的建议。

木质座椅舒适且便打扫


居民除了现场交“提案”外,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线上提意见。建议提交后,程序后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市民意见的归类和实时查看,为规划设计以及城市管理提供依据。


如今,复古的砖墙,翘起的屋檐,红色的门柱,灰色的砖雕门楼……走进东城区景山街道三眼井胡同,老北京气息扑面而来。


除了硬件,三眼井胡同还在软件上下功夫。


游客只要对着墙上的二维码一“扫”,就能以语音、文字、视频、照片资料等方式游览胡同,了解这里发生过的历史及故事,仿佛置身流动的博物馆。


打出生就住在这儿的张俊波感慨,“现在恢复了传统风貌,干干净净,让我找回了许多关于胡同的童年记忆,游客也能看到真正的老北京胡同了。”


一条条街巷胡同,一头连着数百年历史,一头连着百姓生活。


以“公众参与”为切入点,成为“百街千巷”环境提升行动破解难题的新路径。放眼整个北京,覆盖全市的老城胡同、街巷改造正在全面铺开。成百上千条胡同小巷在精雕细琢、用心打磨中焕然一新,在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的同时,又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感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    

东城区景山街道供图     


内容来源:识政


你可能还喜欢

崇雍大街提升:雍和宫大街工程一期亮相  重塑“慢街素院”历史风貌

新总规亮点解读 |  北京2035,迈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2035丨落实“四个中心”  把握都与城关系

北京2035 |  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擦亮古都金名片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长按关注北京规划国土,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